关灯
护眼
字体:

71.三国(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肥又大的几条鱼就被倒在岸上蹦跶,鱼天然就能感觉到水在哪里,这些鱼均都朝着一个方向蹦哒蹦哒着就想要往水里蹦,然后就被看热闹的村人一脚踢开。

    才三个笼子,就收上来了近十条大鲤鱼,还有些别的小鱼,这收获量足够让每个渔民都要大笑了,夏安然凑过去看村人打篮子,吃透了水又装满鱼的篮子沉重,在水里的阻力又大,放下时候一个人足够,提起来却要两三个壮年人。

    可能是这里的河鱼并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捕捉方式,所以每个打上来的鱼篓无论放在了哪里收获都很足,区别就是里面的鱼类比重的差异。

    这些鱼理论来说都是夏安然个人的收货,因为鱼篓是他所制造,至于下笼和提笼付出劳力什么的,村人在农闲时候并不会计较这个,所以收笼完毕后,大家就七嘴八舌问夏安然这个要怎么处理了。

    夏安然看着这么多的鱼,脑子里面不由自主得转出了一道又一道的菜谱。

    然而,受制于材料,其中大部分都没法做,他想了想,默默卷起了袖子。

    接下来几天,成皋居民们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开始煮起了鱼汤。

    河鱼有股土腥味,刺还多,本来大家都不爱吃,但是夏安然教了他们好些方法去除土腥味,又传授了一些烹饪手段,于是吃鱼的人家越来越多,虽也有部分人怎么都吃不惯鱼肉味道,但大部分还是可以接受的。

    鱼肉对于人体来说是相当好的蛋白质来源,而蛋白质是组成人类运动的重要部分,一般人类都是从肉类中获取蛋白质,但是如今时代能吃肉的毕竟少,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处在蛋白质摄取不足的情况中的。

    蛋白质是构成肌肉的原料!要想长肌肉只有通过训练破坏肌肉纤维再通过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增长肌肉,所以简单的说,如果缺乏蛋白质,人体在受伤时候就不容易愈合,也不容易长出肌肉,肌肉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道防线,也可以保护关节,而作为兵士攻击时候更是需要肌肉来提供爆发力。

    所以在这个时代,只是吃饱饭是没有用的,还必须有肉。

    蛋白质最简单的来源是鸡蛋,但是在这个时代禽类来源也很少,鱼类是他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替代品。

    活鱼泡在盐水中,死了的泡在高浓度盐水中,夏安然一把菜刀舞的虎虎生风,鲤鱼身上有两根筋,抽掉之后可以大幅度降低土腥味,而且关键是,现在这个季节正适合晒鱼干。

    鱼干晒过之后再食用,风味独特,是一种又能去腥又利于保存的良好途径。

    而且在行军之中,随身带盐会增加负担,而对于兵士来说,盐是必不可缺的,鱼干或是肉干就能满足这一需要。

    接下来的兵荒马乱即将到来,这个时间对于陆地的生物是一场大劫难,之后还会有好几场饥荒……但是对于鱼类来说,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对他们而言,并不会造成大影响,相反,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但是夏安然在看三国史书的时候,发现曹军却很少有捉鱼吃的,饿到吃人肉都有记录,就是没有吃鱼肉的。

    在雨带还没有南移的古代,黄河可从来没有断流的困扰,对于鱼类来说,干旱虽然会对他们的生态带来影响,但是只要河流不断流,影响也不会太大,而且鱼类繁殖快,只要年景一好很快就能恢复了!

    不吃鱼太浪费了!夏安然内心的玳瑁猫简直痛心疾首坏了。

    他指挥诸人再下了几个笼子,这几日已经有人尝到了甜头,自己也做了几个比较粗糙的鱼笼,不过数量一多夏安然就表示大家必须分散开,不能在一块地方下笼,否则鱼再傻也不会连续上当几次。

    不要以为鱼真的只有七秒记忆,在生命威胁上,它们的记忆是可以遗传下去的。

    很快,除了自家尝鲜的鱼肉,村民们都跟着夏安然晒起了一排排的鱼干。

    东汉末年盐铁均为官售,但是价格并不昂贵,尤其腌制用的盐和食用的盐价格也不同,虽然腌制用盐更加粗糙,味道也带着点苦味,但是老百姓是不在乎的,毕竟腌制过后这些盐都要被浪费,食物吃前也要清洗,洗过之后苦味就淡了。

    鱼骨也没浪费,夏安然问他们要来了鱼骨,放在锅子里面煮过去除碎肉后晒干碾碎,便是骨粉。

    骨粉即为磷肥。

    这个很好记忆,现代人都知道埋骨之地易有鬼火,鬼火就是骨头内的磷析出后遇到高温自燃的情况,由此可见,骨头里面的磷含量有多高。

    植物生长的最重要就是三个元素,氮磷钾。

    氮负责促进植物生长,主要表现在叶上,叶壮则易于光合作用。

    磷负责坐果,也能增强植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钾的作用在于增加植物的抵抗能力,基本植物所有优良的品性都取决于钾。

    氮肥从人畜尿液中提取,磷肥自骨骼中提取,钾肥则最简单,撒草木灰就好。

    烧火粪主要增加的就是磷钾和微量元素。

    虽然麦苗还是芽芽,并不需要加肥,但是为了自己心爱的麦苗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冬天,夏安然还是准备给麦苗们加一点骨粉做加餐。

    可以说,麦子能否推广成功,就要看他那个小庄子了。

    秋天和春天简直就是上苍赐给世间万物的福利时间,在这个季节中几乎可以说无论干什么都不太容易失败,第一批晾晒起来的小鱼干很快就到了可以食用的时候了。

    秋天的鲤鱼肥美,即便做成了肉感肉质也是肥厚的,无论是切碎盖在粟米上,还是在烹烫时候放进去一块,味道都是非常好的。

    就是不能空口直接吃。

    这是夏安然千叮咛万嘱咐的,因为在做鱼干的时候他们没有经过高温杀菌,所以在制作过程中生出细菌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要解决这个也很简单,煮沸再食用就好。

    第一批晾晒了鱼干的人家都送了些给没有晾晒的人家,结果晚上一开伙,他们就都后悔了。

    当天晚上,有不少人家都暗戳戳得跑到了领居家,偷偷的把自己送过去的鱼干又拿了回来。

    隔日邻居发现鱼干少了,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锅推给了不知道在哪的狸猫。怪那猫儿嘴馋,然后和邻居一起骂猫,但是再送一条是绝对不说的。

    万万没想到!

    鱼晒干之后,居然一点都不腥,而且,而且还特别香,虽然咸了点,不好空口嚼,但是婆娘用它放姜蒜烧汤之后可以吃两三顿,再吃就不咸了,汤鲜味美,过两日之后汤里的鱼干还能被直接吃下去,都是足足的肉啊。

    夏安然没去管有多少友谊的小船在成皋人之间翻了,他现在正在县令家中吃饭。

    自打和庞统成为小伙伴以后,夏安然就成了庞县令家的常客,他今天也是带着鱼干上门的。

    鱼晒干后,其风味会因为失去水分被极度的浓缩,而且因为干燥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滋生,所以在晾晒时候会去除其本身的腥味,这是时间、清风、日照所给予食物的魔法。

    夏安然是挺喜欢这种东西的,他借用了庞家的厨房,为了推广这一食材算是花了大力气。

    【鲜】这个词在发明之初就证明了两样东西是古人认为最鲜美的,那就是鱼和羊,而在很久的一段时间内,鲜这个词都是套在鱼类身上的。

    他泡发了鱼干,又拿了竹笋,烧了个汤,然后把鱼撩出来直接在油里面干煎,便是一道汤和一道菜。

    另一条鱼干被他事先撕碎,然后盖在了粟米上头入锅蒸,在蒸制的过程中,随着鱼干的软化,鱼油会一滴滴浸入到粟米里面,而等饭熟,鱼干就会彻底软化,可以被直接食用。

    鲜香可口。

    庞县令和庞统二人吃的十分满足,并且对此赞不绝口,待饭后夏安然说起制作这个鱼干的时候,庞县令还有些犹豫。

    盖因如今已经入秋,水温亦有下降,村民为了避免彼此的鱼篓下到一处,也有不少懂的水性的人会跑到稍远一些的地方下水放篓,而且现在人人家中均可做鱼篓,收成也有了减少,一篓能网住一二条鱼便算是不错的收成了。

    若要说推广制鱼……

    县令并不觉得有这个必要。

    夏安然正捧着温茶寻思着要怎么给县令讲他的真实目的之时,就听一稚嫩嗓音轻轻说道“夏兄可是为以此做军粮之用?”

    二人看去,正是原本旁听的庞统板着小脸,眼神并不落到实处,看上去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说出的话却是直接了当“我方才看了夏哥哥做汤,一锅汤只需一条鱼干。若是军中大锅,也不过二三条,取白水煮了,就有了盐和肉味,行军之时,便不需要再多带盐和肉类,且鱼干轻便,也好保存,只需要注意着别淋了水即可。“

    庞统慢慢说道“若以此为辅粮,将大大提高部队行军速度。”

    “实在饿急了……干吃也是无妨的……”他和夏安然的视线碰撞了一下,夏安然点头应道“干吃虽齁,需要大量饮水,且易生口疮,但于身体却是无大碍。”

    而且,这毕竟是肉。

    顶饿。

    庞大人呆滞了片刻,看着两个小孩轻描淡写的就将鱼干从百姓日常食物上升为了军需物资,整个人都有些不太好。

    他抬指在空中虚点,点点这个又点点那个,想说这两人异想天开,又开不了口,只得叹气,有些疲惫得说道“你们二人……真是胆大包天。”

    他正是看出了这两人的意思,董卓军方才横扫洛阳富户,自是不会缺少粮草的,需要他们制作粮草的可不就是现在还没影的的抗董军。

    也不知道他们哪儿来的那么大的信心,就觉得真会有军队来伐董。

    就在庞县令这样想的时候,百里外的陈留,一人缓缓停笔,袖摆微动,将笔搁下,荀彧轻舒一口气,面带轻笑将竹卷展开晾干,随后递到了侯在一旁的男子手上,这男子方才就在看他所书,此时面色难掩激动和兴奋“文若所书真是令人读之酣畅淋漓,我这就叫人抄写后送至诸侯处。”

    “主公多誉了。”亲手执笔写下伐董檄文的荀彧站起身,目光如清水般澄亮柔和,却带着难以撼动的坚定之意,他对着曹操说道“主公可以已经整军完毕?我们现在有多少人?”

    闻此问题,曹操面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已经募得两千人,孟卓是我总角,倒是为我牵线了好些个陈留富户,粮草倒是问题不大,只是这儿毕竟是孟卓的地盘,我也不好有大动作……”

    他轻叹一口气“只得一边西进一边募兵了。”

    荀彧微微点头,而就在他欲开口之时,帐外忽然有兵士来禀报,曹操有族人来寻。

    曹操掀帐而出,就见一着甲胄的少年郎立在门口,见到他出来,少年郎微微一笑“阿兄,我来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