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74.北宋(四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柳永战意勃发, 却不防夏安然开口的第一句话他就懵了一下。

    青年人对他拱手笑道“谢柳先生拨冗前来,恕在下并未亲迎,失礼了。”

    “在下名为夏安然,此次邀请柳先生来,是为了求柳先生为吾所著话本谱一词曲……”

    他的这一番话从柳永一边耳朵进去,又从另一边缓缓出来, 柳三变眨了眨眼,又眨了眨, 总算从夏安然话语中提炼出来了他的意思——不, 不是考察是否做官?是,是要我再填词?

    这一刻,柳永也说不清心中情绪。

    他虽自诩“奉旨填词”,但到底并不想真的奉旨填词。

    但是多年沉沦多少打磨了点他的性子, 又听夏安然言说自己姓【夏】名【安然】, 柳三变便自以为官家这是在隐藏自己身份呢,还在心中默默吐槽了一下官家取假名的功夫不怎地。

    因为如今是夏天便姓【夏】,因意图国家泰然, 便名【安然】, 哼, 若是旁人定然是解不出此题,但他可是柳三变呐!

    故而他也十分配合得拱了拱手,请夏安然将文稿交付。

    柳三变自然看过《武斗联盟》, 在他眼里这册数虽说新颖, 却并不具备太多的品味价值。

    简单的说, 这是一篇看起来很愉快,但并不会让人想要珍藏、想要再三细究的话本。

    如果夏安然知道他的评价定然会夸奖他看的很准,因为这就是快餐文学。

    看过爽过即可,更多的品味自然是没有的,权做一本打法时间的小话本罢了。

    但是现在知道了这话本的作者是当今……咳。

    对于是否要违心吐出赞美之词,柳永还是非常纠结的。

    他原本以为夏安然是想要让他为那本话本谱词曲,都已经做好了强捧的准备,熟料夏安然拿出的是另一册书。

    成页的装订方式非常方便阅览,而且也不用在翻阅过程中过于小心翼翼,提高了不少阅读体验,柳三变一看主角是娘子顿时一个机灵,咳,坦白说他个人的阅读倾向还是情爱小说,曾也披着马甲写过几个话本,也得到了不少好评。

    就算是写话本上,他柳三变自认也是不会输给旁人的。

    谁知本以为会看到的情情爱爱并不存在,反倒是一上来死了另一半。

    柳永越看眉头皱的越紧,坐在他对面的夏安然也紧张得攥住了小爪子,有一种写作文被当中阅读的羞耻感,他一时之间对于自己扒下马甲是否正确产生了怀疑。

    毕竟面前这位好歹也是北宋第一“词”啊!幸好没有给他多少时间纠结于此,他的故事不长,很快柳永便看到了下篇,一看开头他便眉头一皱。

    下篇时候夏安然是从郎君的角度来书写,为了一解上篇留下的疑问,在夏安然的设定中,郎君在战死后便化为灵体旁观了敌方的受降仪式,也算毫无遗憾。

    他正以为要被黑白无常锁魂之时,却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得被什么牵着动。

    随后他随着战友跨越了大半个北方,最后被送到了未婚妻的手中。

    不错,正是手中。

    他的灵魂被拴在了铠甲之上。

    之后的一切他便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虽有万语千言,却无法发表,因为他已经死了。

    他看着未婚妻怔怔模样,看着未婚妻同家人百般争论,最后毅然同他的牌位成亲,看着老队友抹了把泪,充作了他的长辈受了妻子一拜。

    他想要拍这兄弟一把,斥他这是占他便宜,但是却只能呆呆站在队友身旁看着这个娘子缓缓拜下,她的唇角带着一抹浅浅的笑容,似是满足,也似是遗憾。

    想要落在兄弟身上的手无力垂下,于身侧握成了拳。

    他同妻子相识于微末,本已谈婚论嫁,也下了聘礼,但是当听闻边关告急之时,他还是穿上了军装丢下了尚未成礼的妻子远赴沙场。

    他知道妻子对他的感情。

    也知道自己对妻子的感情。

    为何参战?

    本已与他无关,大宋兵士千千万,并不差他一人,他又为何要去送死?

    因为他入营之日,兵长便意味深长得对他们说了一句话:尔等一日行伍,终生行伍。

    当年他不知此意,知晓之时说这句话的兵长已然陨落。

    他的兵长正是最早一批重批战甲之人。

    他知此去为螳臂当车,大军未至,他们这些厢军不过是送上前线以人命起拖延敌方步调之用。

    但他也知道,若无他挡在前头,千千万的大宋子民便要被铁骑践踏,若是所有的兵都不这么想,那么他们就要将自己父母、妻、子,挚友、将所有的人都暴露在敌前。

    他不走,只能守住自己一个家,他走了,才能守住千千万万个家。

    他记得自己临行前妻子含泪问他,“何时归来?”

    他当时怎么回答来着?

    对了,他当时说“若一去不还,便一去不还。”

    木娘还问了他“那我呢?”

    他的回答极其残酷“木娘且嫁他人无妨。”

    然后他就穿着木娘为他修好的战甲,拿着木娘为他擦亮的银枪策马离去了。

    谁知他归来之时,木娘确实嫁人了,嫁的却是他的牌位。

    木娘说,日日盼君归,君却未归,如今只盼君魂归来兮,与我再度携手。

    他想要制止这一场荒唐的婚礼,想要叱骂他的木娘,想要摇醒他的岳父岳母,但是他什么都做不到,因为他死了。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的冷,也特别的长,好在春来回暖时候,他已经习惯了被束在铠甲上的日子。

    他的铠甲被木娘好好得擦拭,又好好的收在了自己房里,于是他也就顺其自然得宿在了二人的婚房。

    他会听木娘对着他的牌位絮絮叨叨,会看着木娘在灯火下头为他缝补衣裳,然后择一日烧掉。

    其实他想告诉木娘,别烧啦!我收不到的,多浪费啊,还不如改一改你自己穿。

    但是他做不到,因为他死了。

    因为他死了,他阻止不了木娘嫁给他的牌位,拭不去她的泪珠,也无法在闲言碎语中护住他的木娘。

    好在后来他的岳父母做主,为木娘过继了一个儿郎,那小孩不过两三岁大,长的却很是机灵,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似乎是能看到他。

    他对着小孩做了个鬼脸,小孩在木娘怀中便咯咯咯笑了。

    后来小儿稍稍长大了些便意识到他的不对了,但这小子天生胆大,居然也没同别人说,只一日悄悄问他他是谁,在得知了他便是自己名义上的父亲后他立刻扑上来想要打他。

    然后他扑了个空。

    小孩儿骂他是坏人,骂他是大混蛋,他的词汇贫乏,只能翻来覆去的骂,他都应了。

    因为他的确是。

    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负责任的夫婿。

    他没有照顾过他的妻一瞬,反倒连累了她和他们的孩儿。

    小孩有足足一年没有理他,后来忽然有一日鼻青眼肿得回来,然后他来寻他说要习武。

    自此,小孩日日在演武场跟着他练。

    他死的时候手里握着银枪,死了之后自然也握着枪,他教了这孩子枪法,他的岳父母眼光极佳,这孩子天赋好,性格好,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到那一日。

    他的灵魂已经越来越淡。

    他知道,这是因为记得他的人越来越少。

    变成鬼的岁月里,他逐渐知道了自己为何如此,他有妻子为他牵了一份魂,还有万千民众为他拉了一抹魄,身上还有了护国的功德,以及记得他名字的将士,使他们的执念让他留在了这世上。

    当然,也因为他不想死。

    他想要归来看看,所以他便归来了。

    但正因为他是违背了阴司定理强留在了这个世界上,故而他若是消失了,便是彻底消散,并无再转生之路。

    而他如今身形渐淡,便是因为战争岁月过去,民众不再像最初一般感念他们这些兵士,就连朝堂也渐渐将他们遗忘。

    但是他不怪他们,忘了好,若不忘了苦痛,如何迎来幸福?

    只是他的妻子,却丝毫没有遗忘他。

    她还是日日在他牌位前焚香,夜夜同他诉说今日遇到了什么。

    均都报喜不报忧。

    时间渐渐过去,小郎已经长大,这些岁月里,他伴着妻子送走了老岳父和老岳母,妻子的亲人便只剩下小郎一人。

    妻子家中家大业大,虽按大宋令妻子虽为女儿,却也能继承家中财产,只是有恶人卡主妻子乃外嫁女,便想要侵吞她的家产。

    幸而妻子遇到了好官,那官员惩了欲夺家产之人,而妻子在连番丧亲和亲族反目的折磨下,已形销骨立。

    那一日,她终于在他的面前落了泪。

    他心如刀绞,只感觉这痛比敌军捅在他心肺上时痛处更甚。

    后来儿郎去考了武举,成了最年轻的武状元,他归来时,妻子看着他的目光复杂又欣慰。

    这时儿郎已经看不到他了,儿郎只是顺着他可能在的位置拜了一拜,道“儿定不辱父名。”

    他的妻一瞬间泪如雨下。

    后来边关狼烟又起,他看着他的妻慢慢绞短了三千青丝,脱下了绫罗,一点一点换上了他的战甲。

    战甲心肺处的坑洞已被补好,他的妻跨上了家里的老马,趁着儿郎应诏之时仅带了他的牌位,只身远赴战场。

    直至这一刻,他才知道,原来妻一直知道他在。

    妻也一直知道儿郎的枪术由他所授,便也一直背着他在学枪术,他原以为妻看着儿郎习武时候的眼神当是欣慰,实则却是在细细学习。

    不知她怎生做到发现他受制于铠甲,于是常在偏远出习枪,这才隐瞒了他。她学得竟然还不错。

    他哭笑不得,只觉得妻还是女郎时候的调皮模样,竟半分未变。

    妻说,携手共还乡。

    他笑了,那便携手共还吧。

    故事很短,柳永将之全数看完,不过十数分钟。

    故事很长,荡气回肠,寥寥数语,却说尽了一对好男女的一生。

    放下书卷之后柳永慨叹非常,他感觉自己好像被劈成了两段。

    作为文人的柳永心中为这一对分明有情有义,却深深错过的情侣哀叹不已,而作为一个官宦世家出身的柳三变,却不得不冷静的思考官家书写这一部小说所图为何,又为何想要让他为之作词曲。

    但凡是文人也好词人也罢,读书人和聪明人都免不了的毛病便是想太多。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