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三章 鬼案了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些警觉。

    他本来想要摇头,但又隐隐觉得不对劲儿。

    这位大人的脾气性情他觉得不像是这么好说话的人,张老头儿自己不是什么好人,也时常以阴暗的心理去猜想别人:

    “如果我想不起来,大人——”

    “是这样的,我本来有一桩案子想要问你。我这个人恩怨分明,有功就赏,有过就罚,你如果回答得好,提供了我线索,我原本是想减免你家一定税赋——”

    赵福生说到这里,先前还要死不活的张老头儿倏地跪直起身,那双浑黄的眼睛瞬间瞪得极大,将眼角的褶子都撑平了:

    “大人此话当真?”

    “当然真的,但你既然年老昏庸,想不起来了,我问问村里其他人。”

    赵福生故意转头看向林老八等。

    林老八等人先前听到赵福生提起‘减免税赋’几个字,早就心急如焚,此时一见她转头,许多人都道:

    “大人,大人想知道什么,我娘也五十一了——”

    武少春愣了愣,接着想起赵福生进狗头村办案时的情景。

    那时他与狗头村的村民们也因为减免税赋而欢喜庆幸,他刚想笑,随即想起死去的母亲,那扬起的嘴角又垂了下去,眼眶有些湿润。

    “不不不,我都知道,狗东西,小兔崽子,这封门村有几个比我年长的,大人要问什么你们知道吗?”

    张老头儿一见众人和自己争执,顿时又慌又急,十分不讲武德的对着几个村民吐口水:

    “滚滚滚!你娘才五十一,四十三年前她自己都是个黄毛丫头,还不知道在哪个旮旯角里背背篓呢。”

    其他人见他恶心,都露出反感的神情,张老头儿却不管这些人,深怕错失减免税收的良机:

    “大人,你是不是想问四十三年前的封门村鬼案?”

    “是。”赵福生见他终于识趣,也就不再拐弯抹脚,而是点头应了一声。

    减免税赋这一招对于穷苦的村民来说百试百灵。

    但赵福生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舒畅,她此时没有心思去细想背后的根源问题,而是定了定神,看向张老头儿:

    “四十三年前,封门村也发生过鬼案,我看过镇魔司的卷宗记录,当时封门村的村民乔大牛一家俱因厉鬼而死。”

    “什么?我们村以前也闹过鬼?”

    “谁是乔大牛?”

    村民们一听鬼案,都头皮发麻,相互交头接耳,细声讨论。

    张老头儿眼中露出恐惧之色,他吞了口唾沫,点了点头:

    “是有这么回事。”

    事实上赵福生在郭家的时候除了观察郭威以及寻找厉鬼踪迹,也在观察这老头儿。

    在得知郭家有鬼后,其他人先是半信半疑,就他表现最为害怕。

    事后厉鬼真的出现杀人,众人虽说恐惧,但人多壮胆,村民表现还算镇定,唯有这张老头儿被吓破了胆子,屎尿淌了一地。

    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

    一是他胆小如鼠;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他曾见过厉鬼,所以对鬼格外畏惧,见到郭家有鬼后,才会大小便失禁。

    结合他的年纪,赵福生猜测是后者,所以才将他留下问话。

    不知为什么,她总觉得能从这喜欢偷窥、监视别人生活的老头儿口中得知一些镇魔司卷宗上没有的线索。

    张老头儿此时又怕又兴奋。

    怕是在于这事关鬼案,厉鬼的可怕之处他是亲眼目睹的,哪怕事隔了四十多年,当初厉鬼给他带来的恐惧至今仍没抹去。

    而兴奋则又在于赵福生做出的减免税赋的承诺。

    张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虽说不像郭家一样有了上顿没下顿,但张老头儿年轻时差点儿被饿死,对粮食很是看重,如果每年张家要交的税赋能少一半,对他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相比起来,鬼又算什么?

    “镇魔司的卷宗上记录,43年前,封门村乔大牛一家六口俱被厉鬼所害,鬼物从始至终没有现形,乔家所有人临死前都有一个症状,一只脚上穿了只红色的鞋子。”

    “左脚。”

    张老头儿忆起过往,吓得瘫软在地。

    赵福生听到这话,不由怪异的看了他一眼:

    “你亲眼目睹了。”

    她是肯定句,而非疑问。

    “是,我亲眼目睹的。”张老头儿用力的点头,说完又腆着脸道:

    “大人,我亲眼看到了乔家人死前的样子,对大人总有帮助,这个税收能不能多免一些?”

    武少春一听这话,皱眉斥道:

    “大人是为了你们村在办鬼案,你这老头儿不识好歹,还敢讨价还价,真是没见识。”

    张老头儿被这一斥,表情讪讪:

    “村里这么多人,办不办鬼案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赵福生摇了摇头,示意武少春稍安勿躁:

    “你放心,只要你说的话对我有帮助,我自然会酌情考虑减税之事。”

    “多谢大人!”张老头儿一听这话,顿时大喜。

    他此时兴奋大过于恐惧,想了想:

    “其实乔家在闹鬼之前,村里当时已经死了好些户人,死前都没症状呢,突然一家人说消失就消失了——”

    最初发现不对劲儿,是村长的堂亲。

    他家里五代同堂,一共十七八口人,前一天还齐齐整整的,到了第二天,他家的田坎夜里被人糊了泥,将水蓄积在田中,下游的田地水被堵住。

    “被堵的高老七要去寻他说理,把门拍破了也没见人来开门。闹到村长家,村长让人破了门进去看,门当时还从内上了拴,屋里却一个人都没有,怪得很。”

    张老头儿说到过往,打了个寒颤。

    “屋里当时有股味儿,好像杀猪后,有股腥气,但又不见血,之后村长组织人手找了许久,也没找到端倪。”

    他摇了摇头:

    “然后就有人发现近来总有一些人家陆陆续续失踪。”

    其实此时人拖家带口失踪是常态。

    大汉朝苛捐杂税太多,除了税赋之外,还有大量徭役,按规定每家每户的十三岁男丁都要服此役,不服的人得要交纳大量的‘买身钱’。

    此时服役可非同一般,死在服役路的人多得是,这‘买身钱’相当于是买命的。

    可惜数量太高,不少人家交不起,又怕家里男丁死亡,到了交税时节,许多人便恐惧之下逃入山中,或是改头换面,奔往其他县区。

    “不过其他人能跑,村长家的亲戚肯定是不会跑的,这会儿一家十几口神秘失踪,便有人说闹了鬼,大家思索了半个月,才决定报官的。”

    “真有你的!”

    一名年轻差役不屑的道:

    “村子都闹鬼了,还敢商议半个月才去报官,真怕死的人不够多。”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