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三章【三世因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以他只跟尹喜说了无与有辩证统一的妙观察智慧。而佛祖是有心的,他的真心不会告诉你,通过留下来的佛经,从文字上没办法考证他的心。

    要看明白一个人的心,可以参考“日久见人心”的古话。为什么日久能见人心呢?其实也是因为“境由心生”,你看看一个人产生的现实实际影响,那就是他的真实内心,无法隐藏。

    为什么说老子是无心的呢?老子开始啥也不想留下,但最后还是留下了道德经,并没有像佛祖那样去组织宗教,也不预言未来。他在道德经里面没有告诉人们具体怎么做,而是比较抽象地说了些道理,这样可以启发阅读者的智慧,阅读者心里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反复去读则会悟出更多的思路。

    佛祖则是有心的,他想要普渡众生啊。那么,就有了一个问题,他的普渡众生,究竟准备把大家引渡到哪里去呢?他是总舵主,又具备超强的把握整体能力,能够把握过去无数世还有未来无数世,那么,一船人的去向,应该由他来负责而不是他后面的徒子徒孙们来负责。

    总不能功劳归他而让后面的佛教徒背骂名吧?难道像咱们现在的众多官员一样,透支未来,现在的政绩归自己的,让下一届继承人去头痛?

    六祖惠能也是有心的,他悟到了“当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后,各种执着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心——弘扬佛法。境由心生,他果然实现了。只不过他智慧虽然很高,却从来没用他的高智慧来推敲一下佛祖创建佛教的心是啥心。他确实很难想到去推敲佛祖这个心啊,毕竟自己因佛祖留下来的智慧而受益太多,他一心想着的自然是弘扬佛法了。

    正如《道德经》所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教条、戒律越多,便是忌讳越多,便是人们精神枷锁越多。过多的精神枷锁,紧紧锁住人们智慧之门,所以百姓艰苦。大家观察佛教盛行的地方,百姓的生活普遍怎么样呢?

    对某事忌讳,其实就是意味着我们对它不能包容。不能包容,遇到了就会怨气冲天。

    佛祖开始的六年苦修,也是继承了古印度传统修炼方式,用各种严格的戒律要求自己。最后他因此濒临死亡,得救后明白那样不得自由,于是打破枷锁,终于获得一次巨大的飞跃。

    佛祖因为打破精神枷锁获得了自由,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偏偏又制造出一堆戒律来锁住人们的智慧之门。

    类似的做法,在人类历史上比比皆是。用佛教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那就叫人类的共业。用霍金的说法,则是人类基因的问题。

    提到了基因,就该谈谈现代医学的问题了。现在医学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人们普遍都在接受越来越多的忌讳教育。这些教育的效果就是路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依赖医院的路,正应了那句话: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医院都发财了,老百姓辛辛苦苦赚钱,最后全都交给了医院,成了医药的傀儡。

    积累多了的怨气,自然要大爆发。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年来,医患纠纷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由于佛祖做的是万年树人的长线教育,他给人们留下的众多忌讳暗示,经过几千年才开始显露出恶果来,品尝恶果的人们很难发现这种子是老祖宗早就给种下来的,都在怨恨当代人越来越没人性〔精神遭受重重禁锢,人性当然慢慢泯灭了〕。

    而现代医学做的则是短线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经过短短一两百年的发展便基本把人们全部套牢。人们都感觉到,近百年来人类寿命大大延长,很明显是现代医学发展带来的效果。可人们却不知道,这个效果是严重透支子孙后代的体质和寿命换来的。

    我们的生命真的决定于越来越精细的各种医学指标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本来具备强大的自调功能,却被告知血压必须在某某范围、心率必须在某某范围……否则就是不正常,必须赶快就医。

    在这样的反复暗示之下,本来具备强大适应能力的生命,将会认为自己不具备那些适应能力,然后真的失去了适应能力。这其实就是赵本山小品《卖拐》所诠释的道理,我们接受了这样的暗示,命运就是从骑车进化到驻拐、从驻拐进化到坐轮椅。所以说,一个世纪以来人类长寿的效果,是严重透支子孙后代获取的。

    人类的智商分布与目前物质财富分布有相似之处。物质财富的分布是极少数人控制了绝大部分的财富,而智商的分布则是极少数人用高智商欺骗绝大多数人拿自行车跟他们换拐杖。

    分配的严重不均衡,物极必反,强烈怨气早晚爆发,原有的格局必然会轰然倒塌。而目前,大家都能看到它的摇摇欲坠了。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