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士农工商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商人……”谢云听得这句话,顿时哈哈大笑道:“商人又怎么了?”

    柳紫烟略一犹豫,轻声说道:“自管仲治齐以来,有士农工商之分。古往今来,虽有巨商大贾,富可敌国。但无论如何,商人总是排名最末的。”

    谢云一愣,摇了摇头道:“世上多有误解管仲分业四民之策。商人出身的管仲,是极其少数的重商主义者。管仲兴齐,用的正是商人的办法。他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实则是为了合理配置齐国的资源,提高效率。只是因后世发展,这一政策被误解罢了……”

    柳紫烟似是第一次听闻这种“异端”的理论,连手上的粥米都放到石案上,忍不住好奇的问道:“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这又是什么意思?”

    谢云本不想再多言多语,见柳紫烟脸上弥漫着浓浓的好奇之色,便靠近坐了下来,自己盛了一碗粥米浅啜几口后,这才笑道:“姜氏齐国,乃春秋大国。但管仲为相以前,齐国内部国库空虚,外部与各邻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乱。于是管仲在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

    “而商人出身的管仲,以其商人独有的天性,用妥协和谨慎的方式重建各种秩序,于是便有了‘四民分业,士农工商’之策。”谢云缓缓道:“所以管仲兴齐,用的正是商人的办法。故而司马迁评论他的当国之道时曰:‘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而他在经济上,便是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这就是士农工商最初始的由来。”

    柳紫烟饮了一口粥,似乎是在思考什么,却是没有插话。

    谢云眨了眨眼睛,继续说道:“管仲认为四民分业有四个好处。其一,同一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其二,这样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作用;其三,营造专业氛围,使民众安于本业,不至于见异物而迁,从而造成职业的不稳定性。其四,无形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使子弟从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专业技能。”

    “这就是士农工商的由来?”柳紫烟本也是聪明之人,仔细思考一番后,微微颌首道:“若是如此,的确为兴国安邦之大道。”

    “正是如此。”谢云又喝了一口粥,缓解喉咙的干燥,这才含着笑,道:“这种专业分工、子承父业的制度让齐国的制造业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我中夏神州向来为丝绸大国,而最早出现的丝织中心就在齐国首都临淄。当时临淄的丝织品远销海外,所以有‘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的说法。”

    谢云说到这里,也是微微一叹。

    把社会各阶层按职业来划分管理,管仲是历史上的第一人,这种专业化的商品经济模式,是中国早期文明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是这种细致的职业化分工及世代相传的制度安排,到了如今却产生了高下尊卑之分。自秦以后,严格意义上的“四民分业”就被扬弃了,不过它成了户籍制度的雏形,而匠籍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可是这种制度,与管仲当年的思想早已经是大相庭径了。

    柳紫烟原本便是慧心巧思的女子,一番消化后,几乎完全明白了谢云的意思。

    她原本并不像常人那样歧视商籍,倒也不会顽固的在这方面与谢云发生口角辩论,略一思索,抿嘴叹息道:“可惜后人先是用士子替代了军士,又将士农工商分为了四等。大唐对于商人的限制与歧视,虽不如秦汉那么严重,却也屡次颁布禁令。像五品以上的公卿,是不得亲自入市的。”

    谢云微微一愕,倒也佩服眼前这少女的兰质蕙心。

    唐朝的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像李世民就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固然是李唐建国伊始,国基不稳需要扶持农业的需要,但这一政策无疑影响到了整个唐朝的国策。

    像武周时期的令史张衡,本来已经是四品京官,且将升入三品。就因为在路旁买了一块新熟的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

    唐朝统治者对工商业卑视,加以种种的限制。这也使得原本勋贵云集的东市,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

    想到这里,谢云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