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春笋 第二十三章 五世同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操持这样一个大家庭确实不易。刘映国已经五十挂零了,可他还在做孙子。

    他祖父刘力扬老爷子已经九十多岁,是杏花村最年长的老寿星。老爷子一生好强,品性坚毅,刚正不阿,早年凭着一身出色的木工技艺享誉十里八乡。

    父亲刘承堂青出于蓝,功夫纯熟,技艺高超。他们父子俩是乡邻公认的,最好的木匠。只是如今二人年纪太大,早已不再劈斧推创的做手艺了,一身技艺全部传给了刘映国兄弟几个。

    刘姓是地方大姓,山外面周边几个区镇公社加起来有好几万人。在杏花村也差不多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他曾听祖父刘力扬说过,杏花村早先的时候没有人烟,明初时最先有曾姓族人搬来此处。他们刘姓是在永乐年间才搬迁进来的,其它姓氏的人家大多是在明未清初期间陆续搬迁来的。

    杏花村刘氏这一支,他们一系是长房。木工技艺源自祖传,刘映国祖父刘力扬早年间积攒了一些家业后,在村里盖了这个三进大院,大大小小有十七八间房子。可惜祖母过世得早,只有他父亲刘胜堂这一个男丁。两个姑姑也并非亲生,都是后来收养的。

    好才他母亲争气,一口气生了他们兄弟姊妹六个,而且个个健在,。只是母亲也是命薄,在老四一岁时就去世了。他们兄弟姐妹六个人全靠老爷子、父亲和他这个长兄拉扯着长大成家立业的。祖父在历经二次劫难后双耳失聪,将权力移交给了父亲后,不管家事。父亲借口年纪大身体差全推在了他的身上。

    如今刘映国兄弟四人都已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一大家子加起来大大小小有二十多人。大家伙都挤在老院子,勉强还可以住得下。可是儿侄辈转眼间都已长大,马上就要娶妻成家,开枝散叶了,住房显然太挤。

    他和父亲商量在旁边新开一家院子。在这个大家庭父亲和他有着绝对的权利。昨天晚上他在家庭会议上宣布了修建新房的决定,想不到老四两口子今天中午就吵了起来,而且还冒犯了父亲。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话刘映国深有感触。他自解放后的初级社、高级社到现如今的人民公社,一直都是当干部,大队书记当了近十年了。村里面的家庭矛盾处理了不多不少,岂能不知道自家的情况?

    他育有三子两女,老婆李玉莲精明能干,长嫂如母,一直掌管着家庭的财政大权。二弟刘映华两口子木纳老实,干农活是一把好手,育有三子一女,三弟刘映民在公社中学当老师,弟媳曾玉萍是个话不多的勤快人,育有二子一女,老四刘老满两口子都精明能干,老四当生产队长,弟媳谭兰香是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可惜的是只育有一双儿女,因她的身体原因未能再孕。

    说起来刘映国他这一房人口最多。大儿子刘得文年近三十,当兵十年,如今在部队已干到副营,三年前已在部队结婚成家,儿媳是城里的工人,去年才生了个大胖小子。这段时间放在家里断奶,一大家子宝贝得不得了。这个儿子这辈子算是已离开了杏花村,偶尔回来一趟也是匆匆过客。大女儿出嫁三年了,儿女成双,眼下二儿子刘得武也定了亲,打算明年迎娶进门。二弟家大侄子得荣也定了亲,眼看着小的们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的快得很,这样一来,老院子显然不够住,必须得提前开新院子了。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一大家子兄弟四个几十年没有分家,和和气气,在乡里堪称楷模,暗地锅碗瓢盆也免不了有相碰相撞,只是慑于祖父和父亲的余威以及自己的强势,勉强压制着不会闹腾张扬罢了。

    他清楚根源还是在于分家。解放后像他们家这样四世同堂五世同堂而未分家的在方圆几十里绝无仅有。大家其实都有过分家的念头。这么一大家子在一起,人多力量大,热闹和气,什么事都难不住不假,可也有弊端。那就是有拘束,不方便不自由。

    譬如四弟两口子,只有一子一女。如果分家,老宅子按四份分开他们足够住用了,当然不愿意花钱费力的再辛辛苦苦修屋建房了。

    他和父亲曾有过交流,是否考虑分家?但父亲不肯,说是有高堂健在,在他闭眼之前,谁敢提分家直接就扫地出门,断绝父子关系。他和老父死后眼不见为净,随他们兄弟怎么散都行。父亲现今七十多岁了,身体还没祖父好,他们兄弟谁也不敢去触霉头再提。

    晚饭父亲没有起床吃饭,装好端过去他扭过头去看都不看。祖父听不见,但看得见,坐在父亲床头抽了一袋闷烟一句话未说进里间歇息去了。刘映国兄弟四人坐在床边好久都未吭声。大媳妇李玉莲抱着一岁多的小孙子进屋说道:

    ”爷老子您是摔伤了还是病了?这不吃不喝的怎么行?得贵,你去叫凡金过来帮你爹爹看看,随便叫他带二支葡萄糖过来。“

    老二家的刘得贵在外屋响亮的应着,老爷子刘胜堂转过头高声阻止孙子去叫医生。随后扫了一眼床前垂头丧气的四个儿子,叹了一口长气道:

    ”你们都走吧,我莫事,只是口莫味,不想吃东西。让我好好睡一晚,明天就好了。还有映国你赶紧把宅基地落实好,尽快动工,告诉你们,不见新房落成,我这双眼睛是闭不上的。“

    注1:”迁江西填湖南“传说是指朱元璋南京称帝后为报复湖南人对陈友谅的支持,下令”血洗湖南“,屠城三日,至使湖南境内十室九空。为了填充湖南人口,下令从江西迁移人口入湘。现今湖南许多家族族谱上均记载着先祖乃元未明初自江西迁入。此说法在湖南各处流传颇广,但史书上并无记载。但有一点却是事实:朱元璋和陈友谅争战多年,受此影响.湖南人口锐减,确实十室九空,百里无人,原土著居民散亡,田土荒芜。据史料记载,湘潭县元时有人口十万之众,明初时仅剩下二万多,还有衡阳的常宁县,早在宋代祟宁五年(1106年)在册人口有99031人,到明永乐十年(1412年)时,连屯兵户在内,仅有人口5887人。明初时大量江西人迁入湖南也是事实。

    注2:“五好家庭“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全国妇联倡导并发起的”争创五好家庭“活动,内容为:尊老爱幼、男女年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邻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