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一章 进展与阻碍(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理寺吗······还真是棘手的状况啊······”刘砚青皱着眉头,说道。

    “别这么悲观,至少我们知道了在这件事上,大理寺是知情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让我们继续调查······”

    “原因还不清楚吗?咱们六扇门被人渗透了,大理寺也被人渗透了,他们甚至明目张胆的阻碍我们调查!”

    “冷静,刘大哥,冷静。你这样着急是无济于事的。即使你再怎么着急,现实也不会改变,好吗?所以,深呼吸,平静下来。”

    “吸~~~呼~~~吸~~~呼~~~”在云逸的建议下,刘砚青反复地深呼吸,他终于平复下来了。

    “抱歉······我,只是······”

    “好啦,既然冷静下来了,那我们就继续吧。”许沧溟说。

    老实说,许沧溟对于刘砚青的表现并不满意。冲动、毛躁,不冷静······老实说,刘砚青一点也不适合六扇门。如果是平时还好,还有机会慢慢培养,让他多多积累经验。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没有时间了。

    既然大理寺出了问题,那么刑部和都察院就一定也被他们渗透了,或者更糟······又或者,这个组织,本就是上面的人发展出来的?

    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明代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衔),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佥都御史。清代都察院是法纪监督机关,既审核死刑案件,另外参加秋审与热审,还监督百官。

    作为明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都察院在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初年,沿元旧制,设御史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罢御史台。十五年改置都察院。这个机构为明代所创设,与前代御史台之制不甚相同。

    明代以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都御使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地位崇高。但也正是因为地位崇高,按明太祖与明宣宗的敕谕要求,还得作为百官表率,如果真如《明史》中所概括的职责那样: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势必有“搏击”之嫌,失大臣之体,极易为朝廷招怨,一旦弹劾有误,也无回旋的余地。因此,“搏击”之事应让那些地位不高、资历不深、年纪较轻、顾忌较少的官员去干。用明太祖的话,是应该建立一种“以小制大,以下制上,大小相制,上下相维”的监察体制。基于前代经验,鉴于现实需要,明代建立了一套被称为“科道”的监察系统。

    所谓“科道”,指的是吏、户、礼、兵、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