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5章 倒赵(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作为一位致仕的鸿儒,沈缙每日都会收到不少拜帖,杭州府里众士子无一不渴望能得他接见。

    原因不言自明,年轻的学子们,只要能够一脚跨进这沈家的门槛儿,就算得不到沈部堂的半句指点,也一样会“获益良多”。

    别看沈缙赋闲在家,其能量同样不可小觑,天知道这么些年下来,他的那些同僚旧友、各榜同年、门生故吏如今已经在官场上爬到了怎样的高度?而往后的时间里,又有几人会成为六部九卿,多少人将身居要职------这些,都是不可估量的变数。

    科举制下,文官乡党遍天下,因此于大明朝的官员们来说,罢官还乡并不可怕。无心朝堂者,大可从此安心作个乡绅地主;贪恋权势者,则可以在几年后谋个还职起复。多的不说,日后东山再起时,官品只高不低,至少也会是个官复原职的待遇,当然这也并非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不过在如今这“官不聊生”的洪武年间,多的是想要致仕还乡的人------这真不是在开玩笑,大明立国至今,单是因贪污受贿罪被杀者就足足有好几万人,天下州府能任满而幸存的官员,可以说是少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能活下来的这些官员,简直该烧高香感谢诸天神佛的庇佑------

    毫不夸张的说,自登位伊始,朱元璋就一直在以酷腕治贪,杀得那叫一个人头滚滚,但贪污腐败之风却仍是禁之不绝。老朱怎么都想不明白的是,自己给予官员的俸禄并不算太少,相反,若是单以普通老百姓的过法来衡量的话,自己给出的官俸还算是很高的,这些人为何还要贪呢?

    显然,他忽略了一点,一人做官,到手的官俸可不单只供其自己一人花销而已,手底下养着一帮子家仆杂役,加之官场上固有的迎来送往,那点儿微薄的俸禄真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这便是朱元璋与臣子间最大的矛盾所在了,起初他曾明文规定,官吏贪污六十两就要杀掉,后来由于此法收效甚微,杀完一批又会迅速涌现出一批------老朱出离愤怒,于是当众言明,今后但凡贪污受贿者,无须再以六十两为限,统统杀了------

    然并卵,官员们几乎是“朝获派,夕腐败”,于是洪武爷也很好心地送他们飞升仙界去了。

    史料有载,洪武年间曾出现过这样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有一批被同时授官的进士并监生共计三百六十四人,一年后杀六人,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三百五十八人------简称全军覆没。

    何谓“戴死罪、徒流罪办事”?

    大意就是这人贪赃枉法,已经确认并判了刑,但没人干活怎么办?没关系,老朱想出了个废物利用的法子,先拉下去打几十板子,然后再拎上来继续处理公务------于是乎犯人过堂时,经常能看到堂上审案的某位官老爷也和自己一样戴着镣铐------

    其实认真一分析,大明立国之初,因贪污受贿罪被杀者就有如此之多,显然是不太正常的,朱元璋采用的完全就是一种“零容忍”政策。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