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140 章(铺天盖地的恨意(八章合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百四十章

    永隆二十二年,??皇太后千秋盛宴,太子谋反,帝震怒,??以令郢王世子平定叛乱。

    昨夜里的大雨滂沱,却也挡不住皇宫里的喊杀声震天。

    勋贵世家多在宫中参加宫宴,??留在家中的,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孩便是说不上话的女眷,??压根不顶事。

    一直到早上,??大雨初停,??晨光微亮,才有人敢派人出来打探消息。

    只是整座京城已经被封锁,??寻常百姓怕惹事不敢上街,一队队身着铠甲,??腰佩兵器的军士,在城中来来回回的巡视。

    大街上商铺酒肆,都紧闭着大门,??哪怕是最繁华的大街都空无一人。

    休整了一夜的锦衣卫,??各个红着眼眶,却不停歇,??冲进一户又一户的大门,搜捕抓人,??一刻都不停歇。

    锦衣卫这次跌足了跟头,太子造反这么大的事情,不仅事先没收到一丁点消息。

    居然还发生了内讧。

    让太子挖了自家自以为铜墙铁壁的墙角。

    活下来的锦衣卫都经过了一夜的厮杀,稍事休整之后,??开始全城不停抓人。

    太子造反,牵扯甚广,??又不知道有多少颗人头落地。

    皇宫里。

    经过一夜的厮杀,太极殿前的玉阶,早已经被血水洗了一遍。

    原本纤尘不染的广场前,随处可见的血迹,甚至还有未来得及收拾的断肢残臂。

    北大营在赶到之后,收拾了谋反的残兵,更是打扫了战场。

    昨天还鲜活的人,今日成了一具具不会说话的尸体。

    昨日还在宫里的勋贵大臣,女眷命妇,如今都还在被集中看管在各处宫殿,毕竟太子造反牵扯的人这么多,这些勋贵里头,肯定也有。

    一处宫殿,太医云集,比起别的凄风楚雨的惨淡场景,这里多了一分寂静。

    沈绛浑身湿冷的坐在床榻边,昨夜大雨浇在身上,都及不得现在一分的冰冷。

    她安静而死死地盯着床上躺着的人,连眨眼都不舍得。

    仿佛只要她眼睛眨一下,面前的谢就会消失不见。

    “灼灼,你先去换一身干净的衣裳吧。”一旁的沈殊音还是看不下去,上前劝说。

    沈绛如石雕般,一动不动。

    沈殊音眼底隐含着不忍,昨夜兵乱,她被傅柏林带到一处殿阁藏了起来,傅柏林叮嘱她,非他本人亲自前来,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虽然沈殊音也担心沈绛安危,可她知道自己不会武功,出去反而是拖累。

    终于到了天亮,沈殊音战战兢兢躲了一夜,不敢闭上眼睛。

    外面的厮杀声渐渐小了下去,周围开始有士兵搜索的声音,就在她以为自己会被士兵搜出来的时候,傅柏林赶到。

    他将自己带到这处宫殿,沈殊音一进来就四处搜寻沈绛的身影。

    却处处没看见。

    直到傅柏林与她解释:“世子殿下身中一箭,现在正在被太医们抢救,三姑娘正在陪着他。”

    方才太医们终于离开内殿,到外面商讨世子殿下的病情。

    沈殊音这才有了机会,进来看看沈绛。

    瞧见沈绛身上的衣裳半干未干,外面随意裹着一件披风,沈殊音还是忍不住劝说了一句。

    可是沈绛没有丝毫反应。

    沈殊音不忍,又低声说:“灼灼,三公子会好起来的。”

    终于这句话像是勾回了沈绛的魂魄,她僵直的脊背轻动了下,苍白而柔软的唇瓣,微动了下,发出极细极低哑的声音:“姐姐,我救不了他。”

    她亲眼看见那一箭射入谢的身体里。

    箭势凌厉,箭身没入,鲜血从伤口喷射而出,与雨水混融在这天地间。

    那一刻,她以为自己要永远失去了他。

    她奔过去,想要将他抱起来,可是她一点力气都没有,她抱不动他。

    大雨似要将这天地都淹没。

    “灼灼,不会有事的,我方才听太医说,三公子的伤势已经稳定,他只是还没苏醒而已,”沈殊音见沈绛的语气如此迷茫,生怕她走岔了心思,赶紧小声安慰。

    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郢王爷和王妃终于赶到。

    原来昨晚兵祸起时,太后还强撑着一口气,生怕给皇上添乱。

    谁知北大营勤王军来了,动乱被安定,又听闻太子在事败之后自杀,太后强撑的这一口,一下子泄了去。

    整个人当即昏厥过去。

    皇上都来不及收拾残局,赶紧召了太医救治太后。

    郢王哪怕得知儿子身中一箭,负了重伤,可一边是亲娘一边是亲生儿子,两头一样的煎熬。

    还是皇上听说谢受伤,趁着皇后稍微好点,赶紧让郢王夫妇赶过来。

    毕竟郢王妃一直哭个不停,要是让太后再知道,谢受如此重伤,这就是在催太后的命。

    一进了内殿,王妃望着躺在床上的谢,险些当场昏过去。

    幸亏郢王伸手扶住她。

    这一夜过来,哪怕是平日里金尊玉贵的王爷夫妇,身上都不免有几分狼狈。

    “程婴,定然会没事的。”郢王爷怕王妃过分激动,赶紧安慰他。

    王妃扑到床边哭了起来:“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若是有三长两短,我便也不活了。程婴,你快睁开眼睛,看看阿娘。”

    王妃伏身大哭,声音凄楚沙哑,叫人闻者落泪。

    郢王爷此刻也忍不住别开头,偷偷抹了眼泪。

    沈绛此刻反而冷静了下来,她低声道:“王妃,三公子的箭伤并未伤及要害。”

    真正要命的,是他身上的蛊毒牵丝。

    牵丝之毒,在他身上越来越克制不住。

    昨晚那支箭,按照平日里来说,根本不会被谢放在眼中。可就是因为牵丝恰好在那时发作,引得他身形迟缓,避不开射来的箭羽。

    郢王妃这才止住哭声,轻声道:“你呢,可有受伤?”

    沈绛没想到王妃在此刻,还会关心她。

    她自幼丧母,未曾享受过这般和风细雨的关怀,一时眼眶有些微涩,她轻轻摇头:“我并未受伤,多谢王妃关心。”

    很快,外面再次响起脚步声。

    “我要见殿下,”一个着急的声音响起。

    郢王皱眉,走出去正欲呵斥:“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此吵吵嚷嚷。”

    “卑职见过王爷。”任郁一瞧见郢王爷,着急道:“不知世子殿下可曾醒来,卑职有要事。告知。”

    郢王爷皱眉:“世子昨夜受伤,一直不曾醒来。不管有什么事,你都暂且压下。”

    任郁瞪大双眸,一脸又急又气,他双眼布满血丝,这一夜下来,他带兵杀敌,疲倦不堪,如今还不得歇息。

    “王爷,此乃是十万火急之事。”任郁哑着声音说。

    郢王爷无奈问道:“到底什么事情,你先与我说说,程婴到现在都还未苏醒,你便是再闹腾,他也没法替你决断。”

    “昨夜卑职带五千御林军兄弟,誓死守卫皇城,殿下曾当众下令,封我为御林军统领。如今动乱平定,他们便要微臣交出御林军的兵权,这是哪里来的道理。”

    任郁此刻眼眶越发红,兔死狗烹,这未免来的也太快了。

    郢王也没想到,怔了半晌,这才问道:“是谁让你交出兵权的?”

    “有个叫田冀的人,适才派人来通知卑职。”任郁说着,忍不住咬牙,“他们这是趁着殿下昏迷,趁火打劫。”

    郢王皱眉,不由道:“这个田冀是何许人也?”

    沈绛闻言,从内殿走了出来,方才她听了任郁的话,此刻道:“此人乃是禁军参将。”

    “一个小小参将,竟敢将手伸到了御林军,岂不是笑话。”郢王皱眉。

    他现在虽然并不过问朝堂之事,可是这个任郁既然是被谢昨晚点为御林军统领,可见他便是谢的人。

    沈绛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王爷,任统领,还请过来一步说话。”

    这附近有宫女和太监,说不准哪一个就成了告密者。

    所以沈绛说话,格外小心。

    三人到了僻静处,沈绛低声说:“此人我识得,先前端王在护国寺便刺杀,便是他赶到救援。当时说他是为了换防,才会正巧赶上。”

    “但我与三公子都觉得,太子刺杀端王一事,乃是端王自导自演。”

    任郁惊觉:“您的意思是说,此人乃是端王的人?”

    这一下可是让任郁差点跳起来。

    他咬着牙说:“若不是端王之事,太子岂会造反。如今太子事败,他倒是立即跳出来争权。老子昨天带着兄弟,誓死保卫圣上,如今让我交出兵权……”

    “不干。”

    任郁气得跳脚,只是察觉面前两位,实在不是自己能造次的。

    倒是沈绛安慰说:“世子殿下能在危急时刻,如此相信任统领,任命你为御林军统领,可见他与你是同进退的。所以世子殿下醒来之前,你一定不能交出兵权。”

    沈绛知道谢在这场动乱之中,势必要得到更多。

    他们总是被牵着鼻子走,总是头顶着无法抵抗的权势。

    所以三公子在扬州回京之后,便一直在改变,他参与朝政,他想要将他们的命运彻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任郁没想到她一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姑娘,居然说出的话,如此强势,能这般支持自己。

    他当即道:“三姑娘放心,卑职定当不负殿下所托。”

    郢王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什么,却又没有说话。

    直到里面传来一声惊呼,还有欢喜的声音:“醒了,醒了。”

    沈绛听到这声音,提着裙摆,也不顾礼仪,头也不回地跑了过去。

    她到了床边,谢已经睁开眼睛,只是眼神有些茫然,在盯着周围的人看了一圈,将视线落在了沈绛身上,他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苍白笑意。

    “阿绛。”他张了张嘴,终于在最后,笑着喊她的名字。

    这会儿连郢王妃都让出位置,让沈绛轻扑到他的身边,她的脸颊贴着他的手臂,嘴唇颤抖,哽咽的想要说话,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谢伸手抚着她的乌发,轻柔至极,待他的手指触及她的脸颊,指尖擦拭掉她落下的泪。

    他越是温柔,沈绛越是哭的厉害,最后她只哽咽说出三个字:“你醒了。”

    他的每一次受伤,都让沈绛如坠深渊。

    沈绛最怕的就是他从此一睡不醒。

    谢抬起手臂,将她紧紧揽在怀中,让她在温热宽厚的怀抱中,找到安全感,不必再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

    沈绛的哭声从压抑的沙哑,成了失声痛哭。

    他的衣衫渐湿,心头仿佛被她的眼泪水浸泡着,又酸又软,只能不停的轻抚着她的鬓发,一遍遍安慰:“是我,让阿绛哭了。”

    “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让阿绛哭的。”

    *

    谢醒来之后,他居然不顾着众人的劝阻,强撑着起身,亲自去见了皇上。

    皇上在奉昭殿内,正与众大臣商议,该如何此次叛乱。

    内阁的几位大臣都在呢。

    就听大总管彭福海入内禀告,世子殿下来了。

    待让谢入内之后,永隆帝亲自过来,将他扶了起来:“程婴,你刚受了重伤,怎么不好好养病,就过来了呢。”

    “皇上令微臣平乱,如今内乱堪平,微臣理当前来复命。”

    永隆帝满脸欣慰:“这次多亏了程婴你,方能如此迅速平定内乱。”

    谢道:“此番平定内乱,非臣之功,头功当属御林军任郁将军。只是微臣有一事,要先跟皇上请罪。”

    永隆帝一副懵懂不知的样子,温和道:“程婴有事,只管说便是。”

    “昨日何崇先以清君侧之名,率部作乱,所以臣以皇上的龙佩为令,在众将士面前,革除何崇先统领一职,封任郁为新任御林军统领。此举实乃权宜之计,只为了在当时分化叛乱的军士,让他们迷途知返。”

    “此事你处置甚妥。”永隆帝满意的说。

    谢脸色苍白,忍不住扶了下胸口,那里是箭伤之处。

    “陛下,不如让世子殿下先坐下来说吧。”内阁首辅顾敏敬见状,立即说道。

    永隆帝叹了口气:“朕竟是糊涂了,来人,给程婴赐座。”

    谢却轻退一步,朗声道:“陛下,任郁将军虽是权宜之计,才成了御林军统领。但他昨日率部力抗叛军,誓死护卫陛下和太后,此等功劳岂能抹杀。”

    永隆帝脸色微变,他知谢是为了任郁的事情来的。

    但他没想到谢居然当众说出,此时几位大臣都还在,显然也是一头雾水。

    顾敏敬问道:“殿下此话何意?”

    “我知一部分御林军因为何崇先等人的蛊惑,叛乱造反,可若是因此让禁军接管御林军,岂不是寒了昨夜誓死效忠陛下的那些御林军的心。”

    谢此话一出,殿内众人微微变色。

    顾敏敬立即站了起来,神色严肃道:“陛下,老臣以为殿下所言甚是,任郁本就是御林军的人,如今由他接管御林军,既能安抚那些叛乱将士,又能让效忠陛下的将士安心。如今大乱之下,一动不如一静。”

    他知永隆帝也有私心,可是这个风雨漂泊的朝堂,再也禁不住那些私心了。

    余下几人,见谢与顾敏敬都出列,也纷纷起身道:“请皇上三思。”

    永隆帝脸色倒是没有不虞,反而格外温和:“程婴所言极是。”

    “那便传朕旨意,正式升任任郁为御林军统领。”

    几位大人都面面相觑,实不敢相信,原本铁血手腕,说一不二的永隆帝,居然会如此轻易就妥协。

    这次太子谋反,看来对皇上的打击也是极大了。

    一直到下午,宫里这些勋贵大臣还有女眷们,这才陆陆续续回家。

    众人回到家中,都感觉是劫后余生,恨不能庆祝一番。

    沈绛原本也是想在继续陪着谢,可是这毕竟是宫中,并非郢王府,她不宜多留下,便跟着沈殊音一并回了家中。

    谁都不知,在众人陆续回家的时候,永隆帝亲自前往宫中的牢房,见了太子。

    他望着太子,良久,都无话。

    反倒是在造反失败,又自杀失败之后,太子有种尘埃落定的心灰意冷。

    他见到永隆帝,不仅未跪拜求饶,反而有种坦荡荡的无畏。

    “父皇,是来处置儿臣的?”太子开口问道。

    永隆帝说不失望,那是不可能,他望着太子,问道:“你可后悔?”

    “悔?”太子轻念着这个字,却仰天大笑:“我只恨未能当场斩杀谢昱瑾,他不死,实难消我心头之恨。”

    永隆帝没想到他,事到如今,居然还敢如此大言不惭,当即怒喝道:“你乃中宫所出嫡子,朕对你是何等给予厚望,可是你毫无半分储君之像,容不得自己的兄弟。若是你登基,朕之子嗣,岂不是要被你屠戮殆尽。”

    太子冷笑,却不语。

    永隆帝似不想再提及这个问题,反而问道:“我只问你一句,卫楚岚之党羽何在?”

    这个问题,似引起了太子的兴致,他饶有兴趣的隔着栏杆,望向永隆帝。

    一父一子,一君一臣。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明明本该是最亲密的关系,如今却只能这般隔栏而望。

    永隆帝方才让所有人都退下,此刻,这周围只有太子与他二人。

    太子突然爬了起来,他周围只剩一身白衣,头上更是冠冕全除去,这是怕他用来自杀。

    他隔着栏杆,望向永隆帝,低声问:“父皇,你怕吗?”

    “说真的,我怕。”太子的声音轻而飘,似鬼魅。

    他直勾勾看着永隆帝,小声说道:“卫楚岚的人刚找到我的时候,其实我是怕的。因为我在想,卫公死了都多少年,这些人居然还这么忠于他。若是这样的人再多一些,我们谢氏江山,岂不就危矣。”

    “父皇,这多可怕呀。”

    说完,太子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一边笑一边说道:“多可怕,多可怕呀。”

    他的声音里居然带着一丝唱腔,仿佛尚宝清就在他眼前。

    咿咿呀呀唱着,带着他进入无忧无虑。

    永隆帝阴沉的望着太子,看着他如癫如狂。

    终于,太子停下了笑声,他再次望向皇帝:“当年您就是因为这样,才要杀了卫楚岚的吗?因为他太过惊才绝艳,因为他功高盖主,因为他……”

    “住口。”永隆帝仿佛终于忍受不住般。

    就如同昨晚宴会上,太子说出卫楚岚三个字的时候,他也如同这般失态。

    太子居然真的住了口。

    只是他目光诡异的望着永隆帝,突然伸手指过来:“你就是怕了。”

    “你当然应该怕,卫楚岚的那些属下,可都在看着你呢,而且你都不知道他们的势力有多大,”太子一边看着永隆帝一边嬉笑:“你要小心啊,父皇。”

    这场父子谈话,终究还是无疾而终。

    *

    “小姐,卓定回来了。”

    沈绛回府之后,便痛痛快快睡了一觉,这一觉直从白天睡到黑夜,又从黑夜到了第二天的天明。

    直到阿鸢实在担心,小声在纱帐外提醒。

    沈绛这才睁开眼睛。

    她恍惚了下,这才想起来,她将卓定派去寻大姐姐的嬷嬷。

    很快,她起身换了衣裳,到外间与卓定见面。

    卓定一路风尘仆仆,看起来是日夜兼程赶了回来的。

    沈绛问道:“这一路上没遇到什么意外吧?”

    卓定摇头:“在路上倒是没有,只是到了京城,险些进不来。”

    京城因为这场大乱,城门紧闭,到处都在严查。幸亏卓定的文书都齐全,而且他是长平侯府的人,所以这才能进入城内。

    沈绛这才问起正事,“你找到那位嬷嬷了吗?”

    “我按照三小姐您给我的地址,去寻了。只是我到的时候,这位孙嬷嬷家门紧闭,我等了一日,都不见有人出入。这才问了周围的邻居,才听说,她家里已有半个月未有人出入了。”

    沈绛眉头微皱,显然是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卓定继续说:“为了防止是对方发生意外,我还特地潜入府上。可是感觉她家中一切都如常,就好像只是出了个远门而已。”

    “若是出了远门的话,为何邻居会不知?”

    卓定想了下,解释说:“这位孙嬷嬷乃是多年之后落叶归根,因此与周围邻居也没什么交情往来。”

    “我也问过邻居,他们离开之前并无异常,我想着会不会是出远门寻亲。”

    沈绛虽也觉得此事怪异,却也只能暂且放下。

    接下来的几日,整个京城都被大清洗了一遍。

    但凡与太子有关的人,人人自危,生怕下一刻,屠刀便落在了自己头上。

    就在此时,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突然告老。

    皇上自然是挽留,但是左都御史,几次上了乞休的折子。

    最终皇上还是恩准,准许他告老还乡荣养。

    若是平时的话,肯定有人会笑话老大人是活的老糊涂了,可是如今反倒有不少人羡慕。

    左都御史的位置腾了出来,自然有人要上位。

    没两日,皇上下旨,命郢王世子谢出任左都御史。

    自此,二十二岁之龄的谢,成了自开朝以来,最为年轻且位高权重的左都御史。

    这下不少人看清楚了老左都御史的意图,既然世子殿下上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又何必要强占着位置,岂不是惹人厌烦。

    而谢从初入朝堂的七品推官,到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后至左都御史。

    短短两年间,一跃成为朝堂之上最为举重若轻的人物。

    至于端王,他断了一条手臂,又被太子当众如此羞辱,更是被曝出是扬州流民案的幕后真凶,看起来早已是与大位无缘。

    毕竟古往今来,哪里有断臂的帝王。

    这帝位之争,争来争去,竟发现最有机会问鼎大宝的几位,居然都纷纷无缘。

    太子造反,如今又遭皇上囚禁,虽说朝堂上也有大臣上书,称太子言行,乃是受人蛊惑,请皇上留他一条性命。

    死罪纵然能逃过,活罪却是难免。

    只怕太子这一生别想,再有一丝的自由。

    好在皇帝儿子多,下面的六皇子、七皇子、九皇子都已成人。

    特别是九皇子,他自幼被养在霍贵妃的宫中,与贵妃之子无疑。端王既然断绝了问鼎大宝的可能,端王一派倒不如干脆,转头支持九皇子谢时闵。

    朝局动乱,几乎一夜之间,被彻底清洗了一遍。

    反而是沈家,倒是因为沈作明在外领兵,置身事外。

    虽说这段时间,北戎又频频骚扰边境,可是在边境上与这些蛮人,真刀真枪的干,倒是好过在朝堂上,这般腥风血雨。

    只是沈殊音有些惋惜,她说:“本来还想着趁这次太后千秋,给你和三公子赐婚。谁知竟赶上太子造反。”

    沈绛正欲宽慰沈殊音,就听她念叨:“太子也真是,造反居然要挑自己亲祖母的寿辰当日。这若是真的父子相残,岂不是……”

    “别担心,反正以后日子还长着呢,”沈绛还是安慰道。

    正说着,突然阿鸢进来,惊讶道:“小姐,宫里来人了。”

    沈殊音先惊讶,随后惊喜:“宫里来人?该不会是赐婚的圣旨到了吧。”

    沈绛:“……”

    大姐姐这是多盼着自己嫁出去呀。

    不过两人还是立即更衣,去往前厅。

    沈绛瞧见一个并不算脸熟的太监,客气道:“大姑娘、三姑娘,皇上有令,请两位姑娘即刻进宫。”

    “让我们进宫?”沈绛察觉此事不对劲。

    太监依旧一副讨好的笑容:“还请两位姑娘随我一同入宫,以免让皇上等急了。”

    沈殊音也觉得不对,突然道:“可是我父亲有了什么消息?”

    边境的消息,第一时间都是传到宫里。

    “奴才也不知究竟是何事,只知既是皇上召见,二位姑娘便该赶紧收拾收拾入宫吧。”这太监也不说什么事儿,只催促的紧。

    毕竟是皇上召见,她们没有理由也不能拒绝入宫。

    只是在前往宫里之前,沈绛找了个机会,对阿鸢说道:“去郢王府,找三公子。”

    谢这两日终于回王府休息,沈绛昨日刚去看过。

    阿鸢也知三公子在府里,她很机警的对沈绛点头。

    一路上,姐妹两人忐忑不安,却又没什么机会说话,毕竟马车外头,就坐着赶车的太监。

    待两人直接被带入奉昭殿。

    这不是沈绛头一回来这里,却依旧有种不适的感觉。

    都说帝王乃是孤家寡人,连他日常待着的寝殿,都有一种寂冷。

    一入内,沈殊音与沈绛这两人才发现,竟有不少人在。

    霍贵妃陪坐在下首,就连英国公霍远思也在。

    反倒是九皇子谢时闵瞧见沈绛,脸上带着一种隐隐的不忍。

    “臣女叩见陛下。”

    姐妹二人齐齐跪下,给皇上请安。

    永隆帝并未立即让她们起来,反而将目光落在了沈绛身上,眼前的姑娘微垂着脸颊,只能隐约看见脸颊的轮廓。

    可是她并不是像。

    “起身吧。”终于永隆帝喊了一句。

    两人起身,只站在原地,直到永隆帝又说:“把人带上来吧。”

    话音落下之后,身后传来脚步声,沈绛和沈殊音还是转头看过去,瞧见一个穿着锦衣的韩姨娘随着一个小太监入内。

    沈绛眉头微皱,沈殊音的神色也没比她好到哪里。

    韩氏突然出现在宫里,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儿。

    直到韩姨娘柔柔弱弱朝上首一拜,声音轻柔道:“妾身韩氏,叩见皇上。”

    永隆帝缓缓道:“既然沈家的两位姑娘都到了,你就说说,你今日要状告何事。”

    状告??

    沈绛心底无语,难不成爹爹不认沈芙绫的那点破事,韩氏还要闹到宫里?

    皇上不会连内宅这点事儿,都要管上一管吧。

    就在她心思乱飘时,韩氏的声音轻轻响起:“皇上,妾身所告之事,乃是沈家三姑娘并非是沈氏女,乃是乱臣贼子之后。”

    沈绛愣住。

    一旁的沈殊音当即怒斥:“韩姨娘,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霍贵妃闲闲朝她一睨,开口说:“沈大姑娘,你也是当过世子夫人的人,怎么连这点御前的规矩都不懂。皇上跟前,有你说话的份吗?”

    沈殊音扑通跪在地上,说道:“皇上明鉴,韩氏此言乃是污蔑。韩氏与她所生之女,自先前爹爹入狱之后,便与我沈家断绝了关系。此番我父亲前往边境前,就曾交给我一封信,说是韩氏再无故作乱,便让臣女将休妾书交给韩氏。”

    “此信如今还在我府上,若是皇上不信,只管让人去取。”

    韩氏没想到,沈作明竟还留下这么一封信,这下她心底的顾虑便再也没有。

    既然他已做了初一,就别怪她做十五。

    韩氏喊冤道:“皇上,妾身所言,句句属实。这位沈三姑娘压根就不是沈氏女,她乃是十九年被满门抄斩的卫家余孽。”

    “她是卫楚岚的女儿。”

    沈绛站在原地,听着韩氏与大姐姐你来我往,谁也不服谁。

    直到韩氏喊出这一句话,在她耳边,嗡嗡作响。

    她是卫家余孽。

    她是卫楚岚的女儿。

    卫楚岚,这个名字她早已经不陌生,从一次又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终于他的名字与她联系在一处。

    沈殊音还在据理力争,她跪地喊道:“皇上,韩氏对我姐妹两人一直心存嫉妒,又因为她女儿沈芙绫先前设计绑架臣女,被父亲责怪,归不得沈家。先前她与臣女求情,想让沈芙绫回沈家,以有助于婚事。被臣女拒绝之后,她便心存怨恨。”

    “皇上,韩氏知道臣女最是在乎亲妹妹,所以这才出此毒计。”

    沈殊音为了替沈绛洗冤,不惜说出沈家姐妹之间的龌蹉,更是连自己被绑架之事,都不惜当庭自陈。

    可是韩氏却突然喊道:“皇上,妾身有物证。”

    沈殊音怔住,连一直站在原地未动的沈绛,都不由看了过去。

    韩氏咬牙道:“妾身有一封书信,乃是由姚寒山写给我家侯爷的,这个姚寒山便是大名鼎鼎的寒山先生,乃是卫楚岚的旧故。”

    “呈上来。”永隆帝的声音沉的可怕。

    韩氏的书信呈上去之后,永隆帝翻开信封,字迹竟是熟悉的厉害。

    姚寒山、卫楚岚、沈作明,一个个名字,何等熟悉。

    都是文有胸藏韬略,武能安定天下,当初也正是这些人,陪着他争帝王,坐江山。他也曾豪情万丈说过,若是他为帝,定然此生不负。

    可如今,这一个个名字却早已经远离。

    卫楚岚身死,姚寒山避世,只剩下一个沈作明,却在西北,替他守卫疆土。

    可他不明白,为何人人都要选卫楚岚。

    就连他最是信任的沈作明,居然都瞒着他,将卫氏余孽,养了这么大。

    甚至还偷偷出现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霍贵妃忍不住道:“皇上,自打先太子与卫氏余党,勾结作乱之后,臣妾每每想到,便寝食难安。如今太子被囚,这些卫氏余孽却还没有尽数抓到,如何能不叫人胆战心惊。”

    霍远思起身,冲着永隆帝行礼。

    “韩氏身怀此等秘密,本就寝食难安,又经历太子之乱,生怕卫氏余孽再起波澜,这才想尽一切办法,将此事告知于臣。微臣也不敢擅断,只能尽全力找到当年的证人。”

    “没想到,倒是真找到了一位,还请皇上准许这位证人入内。”

    永隆帝自然没有不允的,若是说这在场之中,最为忌惮卫氏余孽的人。

    只怕就是他了。

    毕竟前几日他悉心教导长大的太子,居然跟着卫氏余孽,一起反了他。

    很快,一个小太监领着一个步履蹒跚的人进了殿内。

    众人回头看过去,沈绛倒无异色,反而是沈殊音大惊失色:“孙嬷嬷。”

    闻言,沈绛脸色微变。

    这个孙嬷嬷为何会在这里?

    她让卓定回她的老家去找,没有找到的人,却突然出现在皇宫。

    在片刻后,沈绛突然笑了起来。

    原来这竟是一个,早已经针对她的阴谋。

    卓定说他去孙嬷嬷家中找了,她家已有半个月未曾有人出入。孙嬷嬷是在太子举事之前就消失了的。

    所以哪怕没有太子造反,她亦是逃不掉的。

    此刻,入内的孙嬷嬷扑通跪在地上,

    孙嬷嬷跪在地上,白花花的头发虽然梳的还算整齐,却已经稀疏的厉害。

    她如同一叶枯黄的树叶,浑身都在颤抖,仿佛随时都能倒下去。

    终于她缓缓开口说:“回皇上,老奴乃是长平侯府的嬷嬷,大小姐自幼便由我带着。今日,今日……”

    “奴婢要说之事便是,三小姐确实并非我家夫人亲生的。”

    沈殊音失声道:“嬷嬷你为何说谎,阿娘当年怀孕,我虽还小,却还记得清清楚楚,阿娘的肚子是一天天大了起来的。”

    “大姑娘,老奴并非在撒谎,当年夫人确实是生了一位小姐,”孙嬷嬷似乎也知对不起沈殊音,不敢抬头望过来。

    她垂着脸:“可是夫人生完之后,便嫌下人伺候的不好,换了一批下人,就连奶娘都换了。待出了月子,孩子抱出,我瞧着那孩子便不像是刚出生的,看着有好几个月的模样。”

    “后来夫人带着三小姐去庙里祈福,恰好遇到先前被换的奶娘,她一瞧见三小姐便大惊失色,我瞧着不对劲,偷偷追上去。那奶娘被吓得半死,只与我说,三小姐被人换了。我自然是不信她的话,便说婴儿长得模样都差不多,她许是瞧错了。可她非说,没有瞧错。”

    “当时我便与夫人说了,谁知她竟说是那奶娘气恼被府里换掉,故意造谣。”

    孙嬷嬷像是陷入了往事般,断断续续说着陈年旧事。

    “后来我又去寻了一次那个奶娘,因为我也觉得这事儿实在是蹊跷,小婴儿容貌相似,为何那个奶娘一口断定三小姐就是被换了。直到她与我说,假的三小姐肩后有花瓣一样的胎记,可是原本真正的三小姐是并没有的。”

    花瓣一样的胎记……

    沈绛脑海中陡然回忆起一段对话。

    她惊讶望向阿鸢的肩后,轻笑问道:“阿鸢,你肩后居然还有一个像花瓣的胎记。”

    “对呀,我打小就有,说不准我前世是个花神呢。”阿鸢嬉笑,好不得意。

    沈绛打趣:“这样啊,见过阿鸢仙子。”

    阿鸢苦着脸:“不过我觉得还是小姐比较像仙子。”

    两个少女嬉笑的声音,依稀清楚。

    此刻听到孙嬷嬷所说的话,沈绛身体犹如针扎般。

    她张了张嘴,想要反驳。

    可是她张开嘴却又无从喊起,关于身世,她无从知晓。

    旁人说的这些,不管是真真假假,她都不知。

    此时孙嬷嬷继续说:“没过多久,我再去找那位奶娘,才知她家中居然失火,全家都葬身火海。”

    孙嬷嬷说的头头是道,连一直坚决否认的沈殊音,都快要说不出话。

    “这么多年,我一直守着这个秘密,不敢胡说,更不敢让旁人知晓我知道这个秘密。我怕别人一旦知晓,我也就活不长了。”

    沈殊音显然是气急,她望着孙嬷嬷,咬牙道:“你这是在胡说八道,我阿娘为何要换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你究竟是收了谁的好处,要如此构陷我们沈家。”

    此时韩氏呵笑:“若是夫人自己不心虚,为何要将三姑娘养在衢州那么多年,又为何要给三姑娘定一个十六岁之前不可回京的批命,此等批命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霍贵妃在一旁淡淡道:“皇上,既然沈大姑娘与沈三姑娘都不承认,那咱们便验验吧。看看三姑娘身上,到底有没有这个胎记。”

    沈殊音一把抱住沈绛,厉声说:“你们谁敢碰我妹妹。”

    霍贵妃一声冷笑。

    她的儿子断了一只手臂,她恨毒了太子还有太子的人,当初太子替卫氏喊冤,如今她便要卫氏余孽,给她儿子的手臂陪葬。

    所以得知此事,她不遗余力的推进。

    沈殊音拉着沈绛一块跪下,她一边磕头一边道:“皇上,我父亲镇守仰天关二十年,岂能凭借这些小人的一言一语,就怀疑他对陛下的忠心。还请皇上明鉴。”

    砰砰砰,沉闷的磕头声音,惊心动魄。

    一向温雅和婉的沈殊音,此刻不顾及丝毫尊严,磕首跪求。

    沈绛伸手去拉沈殊音,抬头望向上首的帝王:“皇上,臣女愿意一验,以示清白。”

    沈殊音还要说话,沈绛拉住她,低声说:“大姐姐,没关系的,我清者自清。”

    她是女儿家,自是由宫女验身。

    不过霍贵妃亲自站了起来,说道:“皇上,不如让臣妾亲自来验。”

    沈绛冷静走到内侧里间,一位宫女上前,低声说:“三姑娘,得罪了。”

    待她的衣裳被轻轻解开之后,她将衣衫退到肩膀之下,顺势拨开了鸦青色发丝,将肩膀后的风光,尽数落在身后众人眼中。

    霍贵妃瞪大双眼:“怎么会?”

    两个负责验身的宫女,看着她光滑洁白的后背,丝毫没有孙嬷嬷所说的胎记。

    沈绛听到霍贵妃的惊呼声时,就知道她并未在自己肩后,找到她想要找的东西。

    因为有花瓣胎记的,确实不是她。

    霍贵妃甚至命宫女,亲自伸手验,看看她所谓的胎记是否被后天祛除。

    可是她的肩后,光滑雪白,没有丝毫祛除胎记的疤痕。

    沈绛冷笑望着霍贵妃:“贵妃娘娘,我能将衣服穿起来了吧。”

    霍贵妃望着她的脸,一张保养得当的脸颊微狞,“你别得意,你这个卫氏余孽。”

    待她们二人回到大殿时,沈绛冲着沈殊音摇了摇头。

    沈殊音提着的一颗心,突然落了下来。

    “皇上,既然没有的话,现在就可以证明我妹妹是清白的吧。”

    霍贵妃嘴硬道;“皇上,虽说她肩后确实没有胎记,可是江湖多异士,祛除个胎记并非难事。韩氏所呈的这封书信,才是最能证明的。”

    沈殊音倒是被对方的无耻气到,她说:“既然已按照你们所说的验了,既然没有,又何必一味攀诬我妹妹。”

    哪怕对方是贵妃娘娘,此刻沈殊音为了保护沈绛,亦是义无反顾。

    永隆帝似乎也听她们吵累了,挥挥手,竟是道:“暂且将沈家三女,关进牢中。”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霍贵妃自以为自己的计策得逞,喜不自胜。

    沈殊音望着沈绛,眼露绝望。

    倒是沈绛,反而有种头顶悬着的那把剑,终于落下的感觉。

    其实方才她验身结束,得知自己肩后并无胎记,她心底也未见轻松半分。

    那日永隆帝在殿上,听到太子提起卫楚岚时,那等失态。

    可见卫楚岚确实是他心头最大的一块心病。

    这块心病早已随日月疯长,不见未见削弱半分,反而越长越疯魔,让这个明明拥尽万里江山的帝王,才会听到那个名字就如此失态。

    帝王是这个世界上,疑心病最重的人。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

    哪怕她真的与卫氏无关,永隆帝都真的未必会放过她。

    可是她真的与卫家,与卫楚岚无关吗?

    她所习的是卫家刀法,她的先生是卫楚岚的挚友,早在冥冥之中,她便与卫楚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不然她也不会派卓定,亲自去找孙嬷嬷。

    难道只是想了解她出生时的场景吗?

    不是。

    其实她心底也一直在怀疑着,只是她从来都心存侥幸,侥幸旁人无法发现。

    她会死吗?

    沈绛不知,亦不想认命。

    可是她的命早已非她所能左右,如今只能期盼着面前这个帝座之上的人,一丝善念罢了。

    在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三公子的选择。

    明明他身在佛寺长大,不念红尘,亦不眷权势。

    却在遇到她之后,拼命要将权势揽于怀。

    唯有自保,方能保护别人。

    如今她没有自保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只是不知在临死之前,她能否再见三公子一面,哪怕只是一面也好。

    沈绛突然后悔,后悔昨日与谢见面时,没与他多说几句话,没告诉他,自己这一生遇到他,是何等之幸,何等之快。

    可惜,再没有机会了。

    “灼灼。”沈殊音还要抱住她,却被身侧的太监拽了过去。

    沈绛挣扎着过去抱住她,在众人未反应过来时,埋在沈殊音的耳边低语道:“让阿鸢立即离开京城。”

    太监扑过来时,她松开沈殊音,束手就擒,跟着对方离开。

    沈绛并未反抗,这重重深宫,她便是逃,又能逃得何处去呢。

    待众人离开之后,殿内之留下永隆帝与英国公霍远思。

    在众人面前依旧能维持着尊贵帝王威严的永隆帝,突然抬头望向霍远思,问道:“昭明,你说她真的是吗?”

    霍远思轻声说:“皇上,臣在得知此事之后,曾派人前往衢州。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当真是吓了一跳。原来姚寒山这么多年,一直在衢州,他还是沈家这位三姑娘的先生。”

    “当年姚寒山号称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为何要教导一个小小的女娃。”

    他忌讳卫楚岚,可是他却没打算真的杀这个卫氏‘余孽’。

    一向圣心决断的人,居然会在这时候彷徨起来。

    一直未曾说话的霍远思,终于缓缓起身:“陛下,纵虎归山易,可是后患无穷。太子若是没有这些所谓的卫氏余党蛊惑,又何至于走上这条骨肉相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